国土保护机制是同盟立国后对郡城范围内领地的特殊保护措施,主要防止其他势力通过俘虏连地进行快速扩张。要解除国土保护,核心方法包括国家解散、都城占领和镇压操作三种途径。这些方法均需满足特定条件,且涉及不同程度的战略资源投入。理解国土保护的触发逻辑和解除规则,是制定有效策略的前提。
同盟盟主可通过解散国家直接解除国土保护,这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。具体操作要求同盟等级达到30级且已占领至少一个郡城,在立国状态下选择解散国家选项即可。此操作会同步解除所有相关领地的保护状态,但代价是丧失立国带来的所有战略优势。解散后24小时内无法重新立国,这个冷却期可能给敌对势力创造进攻机会。因此决策前需综合评估当前战局和同盟实力。
军事镇压是更灵活的战术选择,适用于需要局部突破保护区域的情况。当目标领地处于国土保护状态时,需从相邻己方领地出发,重新击败守军并消耗器械拆除城池耐久度,完成5分钟镇压读条后即可解除该地块保护。此方法需要精确计算行军路线和兵力配置,特别注意俘虏地块无法直接飞地,必须重新铺路连接。镇压成功不会改变领地所有权,仅解除保护状态便于连地操作。
战略层面的都城占领是影响战局的关键手段。任何同盟只要攻占目标国家的都城(郡城),该国的国土保护将立即失效。此方法需要组织大规模攻城战,建议优先侦查目标都城的守军配置和同盟驻防情况,协调多支主力部队协同进攻。都城易主后,原立国同盟自动降级为普通同盟,所有附属领地的保护状态同步解除。这种解除方式具有区域范围效应,适合大规模战略推进时采用。
国土保护存在动态免战期机制需要特别注意。首次被镇压的领地享有8小时保护期,24小时内二次镇压缩短至4小时,第三次则无保护期。若同盟持续保持立国状态,理论上保护期可永久存在,但实际游戏中通过镇压即可无视该设定。俘虏状态的免战期独立计算,首次俘虏8小时,同日内二次俘虏4小时,第三次无间隔。这些时间规则直接影响战术节奏的把握。
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时,需结合地图形势和资源储备灵活调整。优先评估目标区域的战略价值,对关键枢纽可采用多军团协同镇压;面对大面积保护区域,则建议组织会战攻占郡城。同时要防范敌方反扑,在解除保护后迅速建立防御工事。游戏后期建议保留一定预备兵力专门应对国土保护,将解除操作纳入整体作战计划的重要环节。